二十年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任何一樣事物激起你的興趣、引導你去參與且長達二十年仍熱情不減的呢?幸運地,我有!

前陣子,豫和舞耘的賴筱婷老師決定為長久以來跟隨她學舞的成人學生們成立一個業餘的成人民族舞團。一來,新學生陸續加入,有些班級的人數上探二十人,若不分班,教學與學習品質多少會受影響;再者,新舊學生混雜、程度不一,若不分級,不僅老師在授課指導上較難兼顧,對不同的學生而言,不是不夠操、就是太難。為此,豫和舞耘的大家長葉文錦團長另在敦南覓了一間教室,以開授成人舞蹈班為主。筱婷老師亦請她的恩師蕭君玲老師為舞團命名,取名「悅舞」,希望我們都能快樂地跳舞、樂在舞中。

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思考「要」或「不要」參與甄試,倒是花了一些時間在填寫報名表的舞蹈經歷上。最初,我只短短地寫了一行就交了出去。一來,自己不是科班生,並沒有許多特別的演出經歷可以多所著墨;何況,考上與否,靠的是實力,又不是紙上談兵的過往事蹟。但,轉念一想,老師們都這麼認真地在籌備成立舞團,雖然只是填報名表而已,自己也應該慎重其事!這一回顧才驚覺,自正式學舞至今竟已過了二十年!

小時候家境並不寬裕,幸運被老師選中去參加民族舞蹈比賽的機會也因為家境而忍痛回絕了;但,喜愛舞蹈的種子卻悄悄地埋入心頭。專五那年偶然得知了「青訪團」的訊息,心中的舞蹈種子開始發芽了。畢業時,我堅定地告訴爸媽,我要插大,沒說出口的真正原因是:我想學舞,考青訪。

進入大學才開始學舞的我曾經猶豫過,起步會不會太晚了呢?但當時從報紙上讀到的一則圖文堅定了我的信念,那是一群年約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們穿著白色的凸凸裙認真地舉腿學芭蕾的畫面。

成年後才學舞,筋骨總是不如小孩般柔軟。每每在拉筋、劈腿、痛苦難耐時,悄悄地在心底一遍遍問著自己,還要繼續嗎?你確定嗎?即使掙扎,我仍舊準時地出現在每一次的社團舞蹈課堂上。

我曾在初學舞的那年,不知天高地厚地跑去參加了社團成果展的敦煌舞舞者甄選,想當然爾是落選了,但也讓我清楚地看見了自己的不足!也曾經在一個民族舞蹈研習營的成果發表會上體認到,原來令人稱羨的身高也可能成為無法參與排練演出的致命缺點。

雖然有過這些打擊,卻不曾減損我愛跳舞的心!有時,挫折後所帶來的勇氣與毅力才是最後能否得享甜美果實的關鍵吧!在那場研習營上我認識了我的民族舞蹈啟老師──潘莉君老師。老師那時剛從研究所畢業,且即將在台北民族舞團附設的舞蹈教室開授成人民族舞蹈課程。

在校內的舞蹈社團習舞,好處是學費低廉;但,學生人數眾多、程度不一,且每學期都可能會有新生加入,老師常常被迫必須每學期歸零,從基礎教起。但在莉君老師的課堂上,老師不僅記得每一位學生的名字,也了解每位學生的優缺點,總是不厭其煩地足一糾正、指導,並隨著學生的進步而逐漸加強動作的難度與深度。

在台北民族舞團舞蹈教室學舞的那幾年,每年到了寒暑假,舞蹈教室都會開辦密集的舞蹈課程,由首席舞者們或是知名的民間舞老師授課。透過去上不同老師的課,我也學著去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與舞蹈風格,讓自己的腦袋與身體不會侷限在某一風格而定型。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磨鍊,再加上一些運氣,我竟幸運地錄選為1997年青訪團團員,在即將畢業的那年實踐了我的夢想!

也是從這樣的嚐試與學習過程中,我體認到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學舞環境及舞蹈老師的重要性!青訪回國後,愛舞的心有增無減。除了最愛的民族外,我也開始學習芭蕾!然後,一直跳到現在,而且衷心地希望能夠一直跳下去!

謝謝這一路舞來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學長姊們以及一起習舞的夥伴們!如今,舞蹈之於我已不再只是表演,而是一場探索自我之旅。我想要的也不再只是穿戴得美美的舞給觀眾看,我更想追求的是身與心的結合,在提沈呼吸間舞動自己的肢體、傳達出舞碼的情緒與意境。即使不在舞台上,就算只是在平日練習的教室內,我希望每一回的舞動,自己都能盡力地舞出當下真切的感受,體會到當下真實的存在

謝謝老師們的認可,也謝謝筱婷老師的用心良苦。精心挑選的卡片,傳達了深切的祝福與期盼!我知道,前方還有挑戰,但我會如同卡片中的舞者們敞開心胸地迎接

不盡完美的完美演出


第十五屆豫和舞耘成果展已於上週日圓满落幕了,緊接著的是一週的停課,讓老師和學生都能暫時從緊繃的排練、上課抽離,好好地放鬆一下。剛開始的一、兩天有些不習慣,突然從熱鬧、舞者般的生活一下子回到單調、上班族的日子,身體與精神上少了這些堂抒壓的舞蹈課,總是份外想念
 今年的舞展是我加入豫和的第五次演出了。原訂在去年(2014年)秋季舉行的演出,因為中山堂的場地一直未有空檔釋出而一延再延。期間,又遇上筱婷老師懷孕、生產,代課的慈茵老師考上研究所等可喜卻又可能影響排舞進度的插曲,更遑論有同學臨時不能繼續參與排練、受傷等狀況,但我們還是跨越了這些小插曲所帶來的挑戰,同心完成了這場演出。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舞展的海報、節目單與入場券是豫和成人班自成立以來第一次躍上版面的一年,採用的照片正是2013年成人班「古風舞韻」的舞台照。有幸出現在宣傳文宣上對成人班的我們而言是一種鼓勵,但或多或少也帶來些許壓力,深怕表現不如預期,怎麼辦?幸好,目前所知的評價都還蠻正面的。



今年的我還是在舞台上出了些許小狀況。有時想想,一場舞序、身段、技巧、情緒、燈光、音響等通通完美到位的演出會否是天方夜譚的奇想呢?至少,截至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這樣的經驗。每一回的演出,我總能抓出自己的缺點,可以再改進的部分等等。果然,標準的完美主義者!


但僅管舞台上所犯下的失誤仍會令我有些懊惱,相較於往年,我已懂得去欣賞自己在面對失誤時的應變能力。例如,今年的自己能在慢拍的當下鎮靜地觀察,然後抓住下一個適合的段落重新溶入舞碼中。或者這就是多年持續不斷地被嚴格操練且至少每年有一回演出機會磨鍊的經驗累積吧!

看著今年背對著觀眾席所拍的團體照,不禁慶幸,還好有老師的堅持,讓我們能再次在一個正式且前後舞台對舞者而言都算舒適的場地進行演出。

一週看似很長,但轉眼即過。感謝有這個沈澱的機會,讓我可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然後待下週開課後以一個全新的自己再次接受新的磨鍊與挑戰。

愛的代價

(圖為2011倚袖情的舞台照片)

連著兩天的排練, 雖然每次僅1.52個小時, 但全身多處已開始在和我唱反調了!昨晚躺在床上抬腿時, 突然想起了當年青訪暑期集訓的那些夜晚, 感覺好似回到了從前那種明明身體已累到無力, 但精神卻依舊亢奮到難以入睡的狀態。唯一的差別是, 那時一週七天, 每天清晨都要早起跑五千公尺, 外加練上12個多鐘頭的舞。歲月真是不饒人啊!

記起前一陣子, 一位愛舞的朋友分享了一則貼文與圖片, 文章內容是講述照片的由來, 而照片是一位知名芭蕾伶娜脫下硬鞋後的雙足, 那雙紅紅腫腫佈滿了繭的裸足, 看了令人動容。文章的末了, 有這麼一句話:成功的背後, 你看到了嗎? 那雙令人不忍卒睹的裸足, 是成功的代價, 也是愛的代價。

學舞之人一定都聽過這句話: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而舞痴之人一定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與體會:不僅要耐操、耐磨, 還要耐得住性子勤練基本功。基本功雖然枯燥, 卻是所有花式動作的根底。不花時間紮根, 再漂亮的動作永遠做不到那個味。而練舞過程中, 酸痛、拉傷、扭傷、瘀血等都是家常便飯, 是愛舞之人所要付出的代價, 而我似乎也給的心甘情願

豫和舞耘的賴筱婷老師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來提醒我們基本功的重要性, 願與所有愛舞之人一同分享
基本功非常重要!花俏的組合動作人人都可以做,但做出來的是要細膩的還是粗糙的,都取決於基本功的紮實與正確性,甚至要深化至身體裡面與心裡層面。

從平面到立體

上週複習完手姿的組合後, 美鈴老師特別針對其中一段動作再示範了一次, 並加以說明如何能讓動作的表現從平面轉化為立體 -- 其實在東方舞蹈中, 有時只要一個擰身、扭腰、推肩, 就能改變身體的弧度, 讓觀者欣賞到的畫面不再是平面, 而是有深度、有空間的立體。

享受被操練後袖隨心揚的舒暢

(圖為2011倚袖情的舞台照片)

今晚的水袖課, 意外地很多同學請假, 筱婷老師也趁此機會開始執行操練。

老師以三人為一小組的方式嚴格地要求我們反覆跳著最不熟悉的新教動作。不好, 重來; 該有的柔軟度沒做到, 重來; 水袖拋出去的角度不對, 重來; 抬後腳翻身, 腳下的太慢、身體太直, 重來; 水袖從一前一後抛出, 側身的面轉的不夠, 重來; 水袖甩出去的力道不夠, 重來; 身體的呼吸、起伏沒有與水袖、動作配合, 重來。那一段,被歸為第一組的我們大概整整被操練了十分鐘左右吧!當老師換組的口令一下, 我整個人像突然沒了氣的皮球般, 蹣跚地走到教室後面喘氣、休息。

但有被如此操練、調整, 果然有差。

待三組都被操練完畢後, 每一組都有二次的機會輪流配合著音樂重頭跳到尾。我發覺經過那樣反覆地操練, 當音樂一下, 我的身體與水袖可以自然而然地隨著音樂流暢地舞動出老師所強調的那些點, 即使仍有不足, 即使有些動作做得仍不到位, 甚至還腿軟、腳步踉蹌, 但我的腦袋可以滕出原先用來記舞序、想重點的空間去想像我想要呈現的表情與感覺, 同時享受著袖隨身揚、身隨意舞、意隨心現的合一與自在。舞悅, 悅舞。

感謝請假的同學們,讓我們獲得此難得的魔鬼集訓!

“Flower” – A Dance Choreographed by a Professional Teacher and her Amateur Students

We have been practicing impromptu creation of dance (即興) regarding the theme of “flower” for a while.  “It’s about time to compose all of the pieces of work together” announced by Teacher May a few weeks ago.

Before starting the work, she asked us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think of flowers?”
“Beautiful”
“Colorful”
“Anything else” she questioned.

She checked but no answer.  Although I did have similar thoughts as she shared later, I didn’t speak it out when she checked.  She then shared her thoughts with us.

Through the sprouting, blooming, and withering of flowers, I see the cycle of life.  Hence, in this dance, I would like to divide it into 3 parts to show not just the beauty of flowers but also the different stages they have gone through.

We were then separated into 3 groups.  Two were placed in the front right hand side of the stage, four formed a line from the front left hand side to the back right hand side of the stage, and the other four would come out from the back left hand side of the stage.  As so called “impromptu creation”, we have to think our own steps based on the hints given.

When they are in bud, they move quietly almost motionlessly.  Hence, no complex movements required.  However, your steps should still present the growing, slowly but insistently.  Remember, even from outside they seem inactive; inside they are full of vitality.  Also, you may move alone when others stay still or you may be required to move with others.  If you are given to dance alone, you have to think how to attract the audience to look at you.  When you are required to move together with others, I would like to see you display different timings and / or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space. 

After having our own steps, we should then check with the others around us to see of our movements can match with each other.  If no, we have to adjust or even create new ones.  Teacher May would give her opinions to our steps if they look not very smooth and she may show us how to make it facile but she seldom gave any correction or direct adjustment on our movements.  She said “this dance should mainly choreographed by you.  I would join together to give some directions, instructions and ideas but don’t expect me to give steps.” 

The creation just started.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jointly choreograph a dance with teacher and classmates.  I am curious what it would be.

紅樓前的演出 (Dance in front of the Red House)

經過近四週的練習, 我們終於在紅樓前的舞台上交出成績單了! 這次我表演的節目是「正氣千秋」。以前一直很怕跳這支舞, 尤其是後面打拳的部分, 每回只要跳到那一段, 身體就會自動失憶, 完全跟不上拍子。很高興自己克服了那個恐懼, 又多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舞。

After about 4 weeks practice, we had a performance on the stage in front of the Red House. I am glad that my body now remembers one more dance program and I finally overcome my fear of the fist dance part of the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