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筱婷老師~勾起最初習舞的記憶

本來以為不會有機會上到賴老師的課, 因為上班的我下午時段都還在辦公室裏和一堆數字奮戰, 沒想到昨天在葉老師的貼心安排下有了第一次, 而且即將在3月初正式在週一晚開賴老師的古典身韻課哩!

賴老師的風格讓我想起了第一次開始學舞的台北民族舞團與潘莉君老師。

一直與舞蹈錯身而過的我, 在好不容易插班上大學後開始了與舞蹈的緣份。最初, 我只是在學校的舞蹈社學舞。從未學過舞的我, 對於拉筋總是有股畏懼感, 偏偏最愛的民族舞課, 老師一開始都是從上把拉筋開始。一年後在參加救國團的民族舞蹈研習營時, 因緣際會的認識了潘莉君老師, 也開始了和台北民族舞團及潘莉君老師的緣份。

有別於社團老師的教法, 潘老師的把杆暖身並不會一開始就上把正腿、旁腿拉筋, 而是將古典身韻融合在芭蕾的把杆基本動作上, 所以我們也做Plie、Releve..等, 只是將手姿改成蝶姿, 同時多帶了古典身韻中的呼吸與腰身。有時, 潘老師還會因應小品中的身段需要, 在把杆暖身時就多多訓練我們的某一部分動作。把杆後通常是一個古典身韻的控制, 然後才是舞蹈小品。

賴老師的上課順序和潘老師的很相似, 只是多了地板的暖身與拉筋。雖然才上了一堂課, 但我的肢體彷彿遇到久違的老友般習慣賴老師所給的動作, 並期待著三月份的課能早點到來

By 禹樺

豫和舞耘舞蹈團~葉文錦老師&賴筱婷老師

到豫和舞耘上課已經快一個月了,漸漸熟悉了這裡的環境,慢慢適應了葉老師的步調。趁著寒假,我與葉老師談了我們對於三月份即將開課的課程,與目前課程的構想與規劃。還找了一天去上賴筱婷老師的課。

葉老師真的很nice。跟她,可以很放心的暢所欲言,不必擔心說出口的,會被誤解,造成反效果。對於我們為了配合同學們的需求與時間,一再變更課程安排,不但欣然接受,還提出建議,讓大家皆大歡喜。

目前,我們只開禮拜五晚上7:30~9:00一堂課,上的是「雲南花燈」。課程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以芭蕾基本功當暖身;接下來是中國舞基本教材,包括手姿、提沈、呼吸、衝靠、含舔、擰身、腳位…等等基本元素;最後就是雲南花燈的小品。為了節省時間,不做基本動作的練習,直接由小品進入,在排舞的同時,介紹、練習雲南花燈的基本律動。
基本上是每個部分半個小時,但因為有的同學沒有芭蕾基礎,有的同學對中國舞基本動作沒啥概念,再加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雲南花燈很陌生,所以,不管老師或同學,上課時都深深感覺到「時間過得好快!」,怎麼一個半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
三月份會在星期一加開一堂課,仍是7:30~9:00的時段。原本規劃這個時段開古典舞,與禮拜五的課做一個區隔。但討論之後,有的同學很想上古典舞,卻無法上星期一的課,若將課程對調,又有想上民間舞的同學不能如願。所以,決定這堂課都會是民間舞與古典舞輪流,以舞碼來區分。週一先開古典舞,週五繼續上雲南花燈,等課程告一段落之後,再換成週一上民間舞,週五上古典舞。

去上賴老師的課,只是想瞭解賴老師的上課情形,兼打發時間(還想順便消耗熱量)。
原以為這一堂課應該不會太耗體力與腦力,因為她們的成員平均年齡都比我們大(雖然我的年齡跟她們應該比較接近)。不過,進入小品之後,動作的難度令我有點驚訝。有點像回到十年前潘老師給我們的古典身韻小品一般。讓我不禁對這一群姊姊感到由衷的佩服!一方面也印證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
如果不是因為上課時段的問題(星期四下午4:00~5:30),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加入她們,好好的練一練久違的古典身韻(等待退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