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卜少 VS 邵多麗

多年前初學傣族舞時, 舞碼名叫「小卜少」, 老師說「小卜少」在傣族語就是十六、七歲小姑娘的意思。多年後重習傣族舞, 舞蹈內容也是描述十六、七歲的傣家小姑娘, 可這回卻稱做「邵多麗」。今天趁著休息時間忍不住向珊影老師提問, 老師的回答很妙喔!

小卜少=少女;邵多麗=「美」少女。
「多麗」在傣語就是美麗、漂亮的意思。

所以跳邵多麗時, 一定得把自己想像成是宇宙超級無敵美少女, 否則是做不出來那種自我陶醉、微帶嬌羞的魅態。才剛上了前三堂課, 我們已發現「邵多麗」較「魚舞」更是累人, 除了原有的微笑擺臀曲線, 更多了壓背、俏臀等高難度動作。唉… 十六、七歲的美少女還真是不好當啊!

by 禹樺 (Rainy)

愛上拉筋

習舞, 對愛跳舞的人來說是最快樂的事。但, 一提起拉筋, 10人中有7、8人會開始面露難色。一定要拉筋才能跳舞嗎? 當然不是! 可是, 想要身體柔軟、姿勢優美、踮得高、舉得美、站得穩, 不拉筋幾乎是很難辦得到的。

猶記得第一次上珊影老師的飛天課時, 簡直無法相信90分鐘的課程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把杆上度過。一條腿前、旁、後加起來15分鐘, 完了再換另一條腿。對於習舞已有10幾年的我來說, 仍舊是很吃力的。還記得剛開始的幾堂課, 右腿才耗完前面, 支撐的左腳掌就已經開始舉腳趾抗議了。但漸漸地, 腳趾抗議的次數愈來愈少, 踮腳時的腳踝也愈來愈穩了。今天, 舉沖天炮時, 我發現自己已能慢慢地將身體靠近支撐腿, 好讓舉高的那隻腳盡量再舉高一些。

偶爾, 一想到上課的第一件事是拉筋時, 還是會讓我有一些些猶豫, 思索著今天要不要晚點到。但, 拉完筋後全身筋骨彷彿都被打通的暢快感總能戰勝我心中的懶惰蟲。我想, 我已經逐漸愛上拉筋了。

by 禹樺 (Ra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