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欣賞演出了,當然是有原因的。看不到能打到我內心深處的舞作是原因之一。所以現在看演出,常是為了台上的某位舞者或是整場舞蹈演出的某個片段的編舞者,可以說是捧場吧!
這回,因為賴筱婷 老師參與演出,所以再度買票進劇場。當然也是因為和台北民族舞團有一份緣。
坦白說,在前往城市舞台的途中,是有點擔心瞌睡蟲會找上門來的。因為我看的是首演的午場,前一天晚上因為上舞蹈課的關係,比較晚睡,所以是一路打著呵欠到劇場的。但是,第一幕~《微笑》~就告訴我,我多慮了。
《跑香》裡舞者在空間的流動,讓我的眼睛一亮!新一代年輕舞者的加入,果然給舞團帶來不同的氣象。
《心路》使我想起與台北民族舞團結的緣。從踏進台北舞坊(台北民族舞團在重慶南路舊址時兼營的舞蹈教室)習舞;因緣際會與舞團一起演出《孔雀公主》;參加雪曄和其斡的婚禮;舞團因為種種原因暫停營運;蔡 老師出國進修;蔡 老師回國召回子弟兵,在大直重新出發;琳琳結婚;《香火》演出前琳琳的夫婿發現罹癌;蔡 老師中風……。看著台上的舞者,除了筱婷老師,現在的團員沒有人認識我了,即便是跟著蔡 老師走到後台,也不會有人熱情的稱我「母后」,開心的與我打招呼,謝謝我又來捧場了。想著、想著…淚水佈滿了我的臉龐。病後的蔡 老師應該有著更深的體悟吧!對於這無常的人生、歲月的流逝。
拭著眼淚看《聽濤》,浪潮的聲音奇異地讓我澎湃洶湧的心平靜了下來。《禪悅》的鐘聲卻又讓我流下感動的眼淚。
中場休息時間,我便急急搜尋著蔡 老師的身影,我想告訴她:我好喜歡!好感動!她真的打到了我的心,讓它那麼悸動不停!
很喜歡《落花》的氛圍,從一開始白色長布條上投射的虛幻舞影與舞者的投影相互呼應,到最後沈寂的舞台上慢慢凋零的“花”…,整個第二幕充滿了蕭 君玲老師特有的柔美風格,看得到民族舞蹈獨特的身段,又兼具現代舞的鋪排技巧。應該是近幾年來致力於融合現代與民族的蕭 老師,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的佳作吧!
這是個讓我反覆回味的表演,我很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